北京公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间表”
新京报 2023-08-10 05:45:46

北京公布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间表”

总的思路是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


(资料图)

新京报讯 (记者吴婷婷 姜慧梓)8月9日,在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接下来,全市将统筹规划,全面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的思路是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年基本恢复”,就是要经过一年左右时间攻坚,基本修复影响防洪的水毁水利设施,完成损毁房屋修缮加固和农村居民自建住房原址重建,科学选定集中安置点位,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保障能力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让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年全面提升”,就是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区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受灾地区发展能力明显改善,为群众营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长远可持续发展”,就是着眼长远、整体规划,优化受灾地区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市上下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恢复建设和能力提升,抓紧修复受损基础设施,科学谋划、尽快启动灾后重建,千方百计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让群众拥有更加安全、更加美好、更加宜居的新家园。

夏林茂表示,目前,北京市已经对水务、交通、电力、通信等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需求进行系统摸排,制定了恢复重建项目推进实施方案、资金保障方案,按照突出重点、保障应急、远近结合的原则,明确重点工作任务,统筹推动恢复重建工作加快实施。

门头沟区

截至8日17时累计报损车辆4372辆

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表示,下一步,门头沟区将继续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快推进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一是始终提高警惕,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环境消杀和食品安全保障,严防次生灾害。二是继续深入做好受灾群众安置、伤病员救治和遇难者家属安抚,推动财产损失保险理赔和受灾镇街生产自救等工作。三是加快恢复受损基础设施,科学谋划灾后重建,尽快恢复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此外,针对门头沟遭遇强降雨后部分群众的汽车被损毁的情况,喻华锋介绍,门头沟区第一时间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成立保险理赔工作专班,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已经通过“北京门头沟”公众号发布了《门头沟区关于涉水车辆救援理赔的公告》,公布了保险理赔工作专班、保险协会及各家保险公司的联系方式,并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受损车辆理赔咨询窗口,推动相关保险公司及汽车服务公司进驻,现场安排工作人员解答群众咨询。

同时,现场办公、标准互认,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协调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阳光财险、国寿财险等保险机构到各受灾镇街现场办公,划定每家保险公司所负责的区域,快速开展查勘救援和保险理赔。理赔过程中,推行各大保险机构理赔标准互认,引导各机构通力合作、统一标准、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实现快速理赔。目前,随着进山道路打通,这项理赔服务已覆盖所有受灾镇街。截至8月8日17时,累计报损车辆4372辆,查勘4039辆,其中,定损及赔付1969辆,涉及金额6230万元。

为更好满足受损车主的车辆置换需求,门头沟区将于9月份集中组织汽车经销商主动提供服务,以更大力度为受损车主提供购车优惠,并向受损车主发放汽车特别消费券,满足群众不出区选车购车需求。

房山区

对受灾学生开启绿色通道 确保9月1日之前按期入学

房山区委书记邹劲松在发布会上介绍,接下来,房山区将深入细致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遇难者家属抚恤慰问,对集中安置的群众继续做好生活保障、疫情防控、就医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对投亲靠友的群众做好生活补助发放;对受灾学生开启绿色通道,确保9月1日之前按期入学。对深山区受灾群众加强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加紧开展过水房屋安全鉴定,在符合安全规定并做好消杀的前提下,有序组织群众安全回家。

继续做好应急避险,加强气象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严防山体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加快所有河堤损毁点位的修复,加快河道内垃圾杂物的清理。房屋经鉴定需要维修或者重建的,解决好群众的临时居所问题,尽快出台房屋维修和重建的支持政策。

房山区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尽快完成城乡环境消杀、垃圾清扫、清淤等工作,早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推动企业、工地复工复产。坚持科学系统谋划,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将建设韧性城市、美丽乡村相结合,加快编制交通、水利、水务、市政、住房等修缮或重建项目清单,简化审批程序,尽早开工重建美好家园。

■ 回应

北京采取五方面举措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这次特大暴雨灾害后北京如何做好防疫工作,避免出现“大灾有大疫”?夏林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后,灾区群众面临饮水、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威胁,存在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疾病流行风险。对此,北京市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主要采取了五方面措施。

一是全力救治伤员,保证灾区医疗服务供给。北京市组织1.28万名医护力量参与灾区医疗防疫工作,共转伤病员3300余人次,其中年纪最大的98岁,最小的为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双胞胎新生儿。各医院组织专家24小时值守,开辟绿色通道救治伤病员,目前病员病情平稳。灾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恢复诊疗,村卫生室正通过不同方式送医送药上门。有关部门紧盯12345热线,确保群众就医诉求件件有着落、服务得保障。

二是做好生活用水和食品安全工作,让群众饮食饮水安全放心。北京市加强全市统筹,多渠道调集150余辆供水车辆24小时运水进村,并为断水村安置大型储水罐,提供瓶装水和包装食品。同步组织专业队伍对水厂、供水管线和自备井逐个清淤、置换、消毒、检测,力争尽快恢复正常供应。广泛宣传教育居民注意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不饮用生水,不食用过期或浸泡食品,并加强监督检查。对设置的集中安置点,确保食品和饮水安全、良好通风、厕所卫生等。

三是迅速启动爱国卫生运动,保持人居环境卫生,切断疾病传播链条。全市启动实施社区清淤、除四害等专项行动,组织动员17万余名党员干部和15万余名志愿者开展环境清理。同时调配消毒物资支援灾区。抽调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148名专业骨干、160名防疫小分队和51名消毒专家队伍前往灾区,确保科学精准消杀。抓好生活垃圾清运、厕所清理重建、无害化处置动物尸体。

四是加强环境危险因素和疾病监测。在受灾地区建立健全多方面、多环节疾病风险监测体系,持续开展肠道传染病监测、受灾居民症状监测、供水安全监测和蚊蝇等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及时发现灾后疫情风险,及时处置,目前情况整体平稳。

五是关注群众心理情绪问题,加强灾区群众心理疏导。组织24名市级心理卫生专家队伍深入灾区,并与12345市民热线联合,开通18条心理援助热线,24小时提供服务。

夏林茂介绍,通过前一阶段的努力,目前受灾地区饮水、食品卫生得到有效保障,对受污染的环境正在及时清理消毒,传染病疫情形势平稳,未发现肠道传染病等聚集疫情。下一步,将结合灾区恢复重建,严格监测疾病和饮水安全、持续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和健康教育。(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