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丨透视“代糖经济”:雾里看花,阿斯巴甜
央广网 2023-07-27 16:24:54

【本期话题】近一段时间,围绕“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是否致癌的争论,成了大众关注的话题。阿斯巴甜是中、美、欧、日、韩等国家批准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当下火热畅销的“0糖0脂”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事实上,从1995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判定和研究,从未间断。阿斯巴甜的食用安全性如何?“阿斯巴甜”风波对饮料市场和“代糖”产业有何影响?“甜味剂”行业,未来怎样为消费者提供不失口感,又满足安全健康需求的产品?


【资料图】

最近一段时间,“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引发了广泛讨论。阿斯巴甜是一种二肽类的甜味添加剂,甜度是白糖的200倍左右。被广泛地应用于汽水饮料、雪糕、果酱、奶油等食品中,市面上常看到的“0糖0脂0卡”类食品,多半就添加了阿斯巴甜。

本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旗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了一项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将其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2B类致癌物,同属于这个类别的物质还包括:沥青、发动机尾气、汽油等。在同一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也公布了一份安全性评估,指出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事实上,自从1981年美国FDA批准阿斯巴甜上市以来,围绕其安全性的质疑不断。那么,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物还能吃吗?对此,我在和食品行业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后,说说我的看法。

怎样理解“可能致癌”?从1965年开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开始分析致癌物工作,将致癌物质分为四个等级。

1级致癌物,指实验可以明确证明其致癌和原理机制。如烟草、酒精、黄曲霉素、槟榔等;2级致癌物,是指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但人群样本研究的致癌证据有限,其中又分为2A和2B两类,相比2A级致癌物,阿斯巴甜可能涉及的2B级,代表致癌可能性更低;3级致癌物,在动物试验中有致癌性,人群研究明确无致癌性;4级致癌物,指没有充足研究和实验证明其致癌性。

所谓“可能致癌”,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个人体质、基因不同和食用“剂量”。尤其是剂量,就像侯宝林的传统相声段子,说“阿司匹林虽治感冒,一下吃2斤也能出人命”。有报道称,阿斯巴甜达到致癌风险的剂量是——140斤重的成年人,每天喝10-15罐无糖饮料。这个说法虽然没有官方确认,但专家对我明确表示,阿斯巴甜恐慌大可不必,相比之下,酒精、火腿、培根等加工肉类有更高致癌风险。所以,只要记住“食用有节制、别任性”即可。

“阿斯巴甜风波”背后,是代糖类甜味剂产业的新机遇和挑战。阿斯巴甜是目前最普及、最稳定和产业链最完整的甜味剂。中国是阿斯巴甜最大的生产国,产能占全球75%,80%的阿斯巴甜出口海外。专家认为,国际组织的致癌安全性裁定并不会影响到阿斯巴甜在国内的合规性、应用现状和行业格局。

但从趋势上看,即使没有这次的“阿斯巴甜风波”,消费端也在不断倒逼产业创新升级,阿斯巴甜未来大概率会被替换。

行业研报指出——甜味剂市场体量不断上升,消费者更加偏好天然甜味剂。国际食品数据机构《2010-2020年代糖产品全球终端消费市场数据》显示,十年间,人工代糖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从91.8%下降至70.6%,天然代糖则由8.1%提升至29.4%。常见的天然甜味剂包括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国内一些食品饮料企业也在密切关注功能性甜味剂的应用。

阿斯巴甜的争论还在继续,但市场中已经有一些饮料厂商,把宣传营销重点,从“0脂0卡”,变成了“0阿斯巴甜”。这听上去颇有“见风使舵”的意思,但也反映了消费市场某种程度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如何建立成熟的代糖市场,给消费者提供不失口感,又满足安全健康需求的产品?我认为,有三方面抓手——

顶层设计上,加码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在“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外,继续完善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安全标准。

消费市场端,加大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和数字化宣传。一项针对一线城市的市场调研显示,受访群体中80%的消费者表示,有看食品配料表的意识和习惯;但“食品添加剂等于不健康”的观念,仍在消费者群体中根深蒂固,亟需改变。

一些图书出版社尝试出版这类食品安全书籍,通过文字、插画,图文并茂进行科普,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看食品安全科普视频。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市场良性竞争更加充分和人们对营养和大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识加强,政策端、产业端、消费端和媒体科普端,共同发力,将形成对保障国民食品安全、高品质生活的有效抓手和压舱石。

(作者:经济之声商业文化节目《远见》制作人 王思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